news 天方动态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炉 中国释放发展新动力

来源:安徽天方工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表日期:2016-09-14浏览量: 692

返回列表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近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至此,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顶层设计全部出炉。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战略意义?本报采访多位专家,解读这份纲领性文件。

  生态优先是最重要突破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鼓励新一轮的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彦平表示,生态优先是《规划纲要》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以往的规划更加突出经济发展,而此次《规划纲要》是集‘五大发展理念’于一体。”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可以倒逼长江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围绕生态优先的要求,《规划纲要》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形成引领全国战略支撑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刘彦平看来,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的“龙脉”,对于中国经济东西南北联动、海路陆路双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长江经济带可向欧洲、西亚等地辐射,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副主任张孝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江经济带一直起着龙头作用。可以说,《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让长江经济带继续充当“火车头”的角色。

  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

  除了经济层面的意义外,刘彦平认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还带有中华文化复兴的印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富集的地带。长江经济带的崛起,具有中华复兴的代表性意义。

  构建海陆统筹开放新格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那么,如何构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该负责人表示,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贸易创新政策先行区。鼓励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推动长三角与中上游地区共同构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率先构建引领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则体系。

  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加快推进与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跨境运输便利化。以昆明为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进出口集散网络,促进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加快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推进相关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在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沿线主要站点和重要内河港口合理设立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查验场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武汉上海重庆列为超大城市
 
                 图为: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

  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纲要》中的武汉亮点

  2013年7月,习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今年以来,习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研究《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服务。

  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

  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在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沿线主要站点和重要内河港口合理设立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查验场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

  据新华社电

  四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着力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着力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着力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形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支撑。

  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30年,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如何规划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习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多次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上一条 :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示范区规划将展期到2020年<PREV NEXT>下一篇:通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5年省级绿色工厂推荐和相关复审工作的通知